当前位置:首页 > 2 > 正文

试水浮动费率!银行理财“花式”揽客

  • 2
  • 2025-07-16 15:00:03
  • 22
摘要: 来源:国际金融报 记者 李若菡 “存款搬家”大潮下,银行理财机构揽客的花样不断翻新。 近日,工银理财、招银理财等...

  来源:国际金融报

  记者 李若菡

  “存款搬家”大潮下,银行理财机构揽客的花样不断翻新。

  近日,工银理财、招银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发力创新或升级产品和服务,力图吸引客户的关注,包括“试水”浮动费率机制,推出公益理财产品等。随着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纯固收及“固收+”理财产品获得投资者青睐,多只产品近期收益率阶段性上升。

  专家指出,下半年理财机构创新型理财产品或将加速落地,浮动费率模式有望进一步普及。长期来看,“资产荒”背景下,“固收+”理财产品成为理财规模增长的重要发力点,7月理财规模有望增长1.5万亿元以上,预计全年理财规模有望超过33万亿元。

  理财公司出“大招”

https//:www.ccicjx.com   随着存款利率不断下行,许多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将目光转向银行理财市场。近日,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迎来新一轮“揽客大战”,纷纷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升级。

试水浮动费率!银行理财“花式”揽客

  7月15日,工银理财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一则推送,宣布对工商银行理财服务进行焕新升级。活动详情页显示,此次升级分为“轻松享便利”“长久有陪伴”“共赴好未来”三个方面。《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为配合活动宣传,该行还推出浏览活动页面抽取微信立减金的活动。

  具体到服务升级内容,除了理财夜市等便利化措施外,工银理财还宣布将创新发行公益理财、绿色理财和科技理财产品。其中,公益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在产品到期捐赠后,可申请获得捐赠证书与捐赠发票,将投资者情绪价值“拉满”。

  广发银行则升级了现有的现金理财产品“智能金”。7月15日,该行发出公告称,为提升智能金整体收益水平,更新智能金协议中协议变更提前告知时间、手续费变更等内容。此前一日,该行刚刚开始执行此前宣布的服务升级项目,新增3只货币基金产品作为“智能金”底层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招银理财也在近日放出“大招”,喊出“与客户共进退”的口号,创新推出一款浮动管理费率理财产品。记者注意到,这一产品深受投资者青睐,上线首日便被“包圆了”。招银理财称,预计还将扩容5亿元额度。

  在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看来,这一模式有望在业内形成示范效应,吸引更多机构跟进。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浮动费率制度既能作为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抓手,又能帮助理财子公司平滑营收波动,或将成为机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优化营利模式的重要选择。

  “理财子公司试水浮动费率机制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创新举措,打破了传统固定收费模式的局限,通过将管理报酬与产品实际业绩相挂钩,有效推动了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业绩驱动的转型。”朱润康对记者指出,“该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实现了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的深度绑定。此外,还能促使理财公司持续强化投研体系和风控建设。不过,这也对管理人的投资研究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力不足的机构可能面临盈利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费率结构的复杂性,投资者教育工作难度加大,存在一定的沟通成本和潜在纠纷风险。”

  固收类产品获青睐

  理财市场方面,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研报中指出,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9500亿元至30.65万亿元,主要源于季末支援母行季度考核的季节性回撤,且回撤幅度小于2018年至2024年6月的回撤均值1.25万亿元。进入7月后,理财规模大概率在一周之内修复完毕。长期来看,“资产荒”背景下,“固收+”理财产品仍为大势所趋,成为理财规模增长的重要发力点,7月理财规模有望增长1.5万亿元以上,预计全年理财规模有望达到33万亿元以上。

  “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固收类理财产品呈现规模不断增加、存款替代效应显著的特点。截至6月末,存续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约23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7.96%。”普益标准研究员黄轼剡指出,“固收类产品具备相对稳健的风险特征,因此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行的时期,成为许多投资者青睐的投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家理财公司短期持有产品收益率走高,多只产品“近1个月”和“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飙升至6%以上。从产品类型来看,收益出现阶段性上升的多为短期固收类产品。例如,工银理财某只最短持有14天固收增强开放式理财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2.59%,近1个月收益率升至6.7%。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对记者分析指出,银行理财产品短期收益率冲高是政策、市场与技术因素共振的结果,但理财收益率终将回归“债券利率+风险溢价”的本源。在存款利率趋势性下行(2025年或再降)与31万亿元理财规模扩容的背景下,投资者需强化“收益—波动—期限”三重平衡意识,以资产配置思维替代收益率博弈,方能实现长期稳健回报。

  普益标准研究员石书玥认为,2025年二季度理财收益分化,短期固收产品涨0.7%至0.9%(债市反弹拉动),但中长期收益跌0.3%左右(降息导致)。分化的本质是债市短期红利难抵利率下行大趋势。

  “后续,银行理财业务可从多个方向推动创新发展。在产品设计方面,可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分析客户画像,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理财方案。同时,可拓展跨境投资标的,满足高净值客户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在投资策略上,可重点布局养老金融领域,开发具有税收递延、稳定现金流等特色的长期理财产品。”朱润康最后建议道,“预计下半年创新型理财产品将加速落地,其中浮动费率模式有望进一步普及。整体市场规模或保持稳健增长,尤其在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固收类产品仍将是投资者重要选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