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专题报告】红枣:上涨空间有限,警惕冲高回落

  • 财经
  • 2025-07-29 18:00:02
  • 28
摘要: 建信期货研究服务 从业资格号:F0301101 借助“反内卷”的政策东风,7月28日红枣期货主力合约CJ260...

https://www.xnhzxx.com

  建信期货研究服务

  从业资格号:F0301101

  借助“反内卷”的政策东风,7月28日红枣期货主力合约CJ2601增仓超1.2万手强势拉涨,最高点达到11265元/吨,按照前一日收盘价测算,日内最大上涨近900元,只是未曾超过前期7月2日的高点11325元/吨,并且快速冲高回落,日内收长上影线,或是上涨乏力的信号,表明上方压力较大。

  回头看,6月19日红枣期货也发生过突然大涨,CJ2601单日涨幅超过5%,创下近2个月新高,主要原因在于“政策松绑+天气炒作+资金推动+板块联动”共同作用下短期快速反弹。此轮反弹持续了近2周时间。6月中旬至月底,由于新疆红枣主产区遭遇较强沙尘天气并伴随高温影响,部分地区一茬花坐果量较少,二茬花正在生长期,坐果情况不明,天气对产量的影响处于“无法证伪”阶段,多头资金借机持续推高期价。此时正值枣树盛花期和坐果初期,高温易导致花粉活力下降、授粉受阻,直接引发“落花落果”风险,另外极端高温也会增加生理性落果数量,市场担忧新季红枣可能减产。有机构甚至预计,若高温持续,新季红枣产量可能下降40–50%,点燃多头情绪。随着时间推进,产地水肥、环割等田间管理积极,再加上主产区并未出现连续极端天气,市场情绪逐渐消退,期价也随之下跌。

  统计数据来看,6月份红枣期货涨幅为13.66%,上涨1290元;7月份暂时为震荡,月度跌幅为0.05%。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后期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1、新季红枣产量

  2024年是历史级别的丰产年份,当年度灰枣产量至少有70-75万吨。按照各家调研以及笔者了解的情况,205/26产季灰枣产量预计为正常水平,或者稍差一点,较2024年度下降20%左右,预估新季产量在60万吨。

  受2024年丰产及消费疲软影响,红枣库存攀升至近年高位。目前灰枣社会总库存保守估计在40-45万吨,当前距离新季红枣下树只有4个月,4月至9月是销售淡季,假如每个月消化2-3万吨,结转仍近30万吨,高库存的问题难以缓解。

  在未来产区天气不出现大问题的前提下,结转库存加上新季红枣产量,2026年红枣市场供应依然过剩,价格必然会承受较大压力。

  2、新季红枣收购价

【专题报告】红枣:上涨空间有限,警惕冲高回落

  从统计规律来看,红枣在收获期总会有短暂的反弹行情,买卖双方的博弈故事较多。如7月份上旬兵团第一师、第三师部分团场开始定园,参考 7.50 元/公斤。近期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一师果业协会发布反内卷声明等,推动行业协同定价、抑制恶性竞争,这些可能会被市场解读为政策托底信号,为期价上涨提供消息支撑。另外还需要警惕政府托市收购行为,短期提振市场预期。

  从新疆地区农产品种植端收益对比来看,红枣还是比较赚钱的经济作物。由于新季红枣有所减产,笔者认为新季红枣销售大概率会早下树早销售,随行就市为主,收购价格会略高于2024/25产季,大概在6-8元/公斤左右,收购商更多的是参照下游销售市场来定价。

  3、产业套保动向

  郑商所发布的最新红枣期货车(船)板交割年度升贴水的公告,适用于红枣期货2512及后续合约,自红枣期货2512合约挂牌之日(2024年12月16日)起施行:上一生产年度生产的红枣可以以车(船)板方式在本生产年度12月、1月、3月合约贴水交割,12月贴水100元/吨,1月贴水150元/吨,3月贴水300元/吨,贴水随货款一并结算。6月23日开始,增设新疆叶河源、聚天红、阿克苏西域惠农和郑州航空港仁宏为红枣车(船)板交割服务机构。

  对9月合约而言,作为旧季最后一个合约,此前旧季注册的仓单需在9月底全部注销,无法用于期货交割,仓单注销和现货市场甩货导致9月合约承受较大压力。交割规则的修改,减轻了9月合约的下行压力,改变了原有的月差结构,3月合约或成为最利空合约。红枣期货业务细则进一步优化,新疆和郑州也可开展车船板业务,也为市场提供了更多交割选择,有利于降低广大枣农与产业企业的交割成本。在现货市场销售不畅的情况下,期货市场给产业提供了绝佳的套保机会,这就会成为价格上行的潜在压力。

  综上所述,红枣市场将呈现新季产量下降、需求乏力、库存高企的特征,新季红枣上市之后,整体供应对价格的影响偏空,我们认为红枣价格重心会继续下移,悲观情况下红枣期价很可能会继续跌破上市低点。红枣天气市或者各种消息引发的上涨走势很可能是产业锁定套保利润的机会。

  风险提示:

  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投资者据此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