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于2025年11月11日在深圳开幕,会议以“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全面展望新形势下的全球宏观格局与市场投资策略,并深入探讨“十五五”规划、中企出海、新质生产力、AI应用与创新、新型储能等热点话题。
中信证券研究部推出2026年宏观与政策展望与投资策略系列。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将实现5.0%左右的增长目标,2026年将保持在4.9%左右。
在宏观政策层面,2026年中国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赤字率或将继续维持在4%左右,专项债额度有望提升并向项目建设倾斜。中美经济周期或均呈先低后高走势,全球经济格局有望迎来再平衡阶段。外汇方面,人民币汇率有望温和升值;商品方面,黄金作为配置资产的长期价值仍具吸引力。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认为,中美关系短期有望维持阶段性平衡,虽有博弈但烈度可控,2026年或有多次元首会晤契机。变局下,中国企业出海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迎来战略机遇。
资本市场改革正成为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抓手。“十五五”时期理想经济增速中枢或达4.8%左右,政策重心会更多向需求端平衡。其中,服务消费的扩张是提升消费率的关键,预计政策将从收入分配改革、资本市场“财富效应”、服务消费供给增效等多维度协同发力,而投资端增长点将逐步转向新兴产业。
对于2026年股票投资策略,中信证券首席A股策略师裘翔认为, A股上市公司正陆续转型为跨国公司,A股不仅是中国的A股,也是全球的A股。“十五五”期间,中企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的位置有望进一步抬升,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这是A股行情迈向低波动慢牛的基础。

展望2026年,未来A股的基本面要放在全球市场需求去看,而不是单看本土需求。在此框架下,中美格局决定了行情的节奏和顺畅程度,两个节点(中美签署贸易协议、美国中期选举)可能将2026年的行情划为三段,中美签署协议后到美国中期选举前,中美格局相对最稳定,这个阶段是做多权益市场的黄金期。
从市场流动性来看,追求稳健回报的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入市,是资本市场增量流动性格局的核心特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A股宽基指数波动率步入长期下行趋势;工具型产品逐步抢占传统主观多头产品市场份额,可能会阶段性放大局部板块和主题的波动,但并不影响大局。
从行业配置来看,三大线索值得重视:一是资源和传统制造产业提质升级,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率持续抬升;二是中企出海与全球化,大幅打开利润增长想象空间和市值天花板;三是AI进一步拓宽商业化应用版图,延续科技板块的趋势,并放大中国企业相对竞争优势。
中信证券国际首席经济学家Leif Eskesen表示,对中国经济而言,周期性支持力度已明显加码,有助于对冲下行压力;政策重心继续聚焦扩大消费和培育新增长板块。日本高债务与通胀约束将对日本财政空间形成掣肘。放眼亚洲其他国家,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增速将受外需放缓冲击,内需驱动型经济体展现更强韧性。在增长与通胀同步回落的背景下,区域内部分经济体的降息窗口正逐步打开。(经济日报记者 祝惠春)
发表评论